回收聚合MDI 回收多元醇组合料聚醚一般常用分子量为800~2000的丙二醇聚醚、分子量为400~4000的三羟甲基丙烷聚醚和端羟基的聚四氢呋喃。作为胶黏剂用的聚醚树脂应去掉聚合时残留下来的碱性催化剂,因为它们能催化异氰酸酯二聚,影响胶黏剂的质量。通常用酸来中和,使聚醚呈微弱酸性(不影响聚氨酯的反应)。制备聚氨酯胶黏剂所用的聚醚要求较为严格,除羟值、酸值外,要求含钾、钠离子量应少于10,含水量小于0.05%,否则有可能产生凝胶。用聚醚树脂配制的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冲击性和低温性。
根据起始剂所含活性原子的数目可制得不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胶黏剂制备中常用的聚醚是聚氧化丙烯二醇和聚氧化丙烯三醇,另外还有聚四氢呋喃二醇。
回收聚合MDI 回收TDI 回收废旧聚氨酯发泡剂非光气化法污染较小,收率高,大多处于研究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工业化生产。
美国孟山都公司已发表了专利。采用胺、二氧化碳和脱水剂等非光气法生产TDI和MDI。反应在近乎常压和较低的压力下先生成氨基甲酸酯,再用五氧化二磷和三乙胺做脱水剂脱水生成异氰酸酯。从整个反应来看,今后的主导方向是催化羰基合成氨基甲酸酯后再热解成MDI。据报道,德国BASF公司在比利时和美国建有氨基甲酸酯法的工业生产装置。朝日公司报导的数据显示,非光气法较光气法生产成本降低20%。
氨基甲酸酯法是将苯胺与氨基甲酸酯先制成苯胺基甲酸酯,再与硝基苯在硫酸存在下生成MDI的混合物,再经蒸馏得成品。
苯胺先与一氧化碳,乙醇和氧气反应生成苯胺基甲酸乙酯(EPC)。然后EPC与甲醛液进行浓缩生成双核甲撑二苯二氨基甲酸乙酯(MDV),产物再经热解生成MDI及乙醇,再循环进行羰基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苯胺的存在可减少硝基苯的羰基化反应使生成氨基甲酸酯的产量增加。为使反应顺利进行。通常使甲醇过量。原料投料比为:甲醇:苯胺:硝基苯:催化剂13.5:1.0:1.0:0.002,在CO压力为6.87Mpa和160℃下反应3.5h,生成EPC。采用的催化剂为新羰基化物,反应液快速排出送往下部的转鼓。
过量的一氧化碳和副产二氧化碳送往搅拌反应器内促进溶液和有机物混合,反应采用电感应线圈加热,在甲醛液/硫酸层和EPC/有机层界面反应,控制反应温度75℃,在常压下生成中间产物MDV/PMDV。
反应物随后进入有机物/溶液分离器,分出绝大部分H2SO4催化剂循环使用。有机层水洗除去残余的硫酸和未反应的甲醛。
反应混合物中包含未反应的EPC、MCV/PMDV、有机溶剂和反应中间体、从有机/溶液分离器流出物与液体催休剂,进入第二浓缩反应器内于75℃和在常压下用大约20min时间转换成MDV/PMDV。
生成的MDV/PMDV经提纯进入降解器内,在惰性溶剂存在下,控制反应湿度250℃,压力20Pa,滞留时间1h,连续通入氮气,从反应器中脱除过量甲醇。底部产物送往MDI萃取塔,分出MDI和副产物聚异氰酸酯。
回收环氧丙烷开环聚合而成的线型聚醚。分子量较低的又称作聚1,2-丙二醇醚,是链端为羟基的无规立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的又称作聚氧化丙烯,有的具有立构规整结构,有的为非晶态弹性体。由于环氧丙烷含有不对称碳原子,通过β键断裂开环能得到光学活性的聚合物:
1944年P.H.施洛塞尔等报道,环氧丙烷与水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聚氧化丙烯二醇。 1952年 M.E.普鲁伊特等报道,用三氯化铁与环氧丙烷的反应物作为催化剂,制得分子量大于十万的聚氧化丙烯。1963年美国通用轮胎与橡胶公司试制了聚氧化丙烯橡胶,其牌号为Dynagen XP-139。